时代与科技都在进步,不要说手机害了谁谁谁,这样的话题。
没有手机,也会有“脚机”。
我最近就看了一篇文章,说手机是现在的精神鸦片,很多人说放下手机,不玩游戏,不刷视频,不刷短剧……多看书,多运动,多出去走走等等。
问题是,精神鸦片真的是手机吗?
不妨把时间线往回拉看看:
大清时代的公子哥,玩鸟、斗鸡、斗蛐蛐、逛青楼听曲。
那时候哪有现在的电子产品,还是一样有让人着迷的事干,也许我们不理解斗鸡的乐趣,但是那个时代下,确实是他们的“手机”。
收音机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都听得着迷吧!
听朋友说过,每天晚上都听鬼故事睡觉,身边没有收音机的声音,总感觉少点啥似的。
电视机刚推出的时候,不管大人小孩都爱看,一台电视机就几千块,那时候的几千元可不少呢!
电视台没多少,还要插个“天线”的装置去搜索台,黑白的画面也很精彩,谁家有电视机自然会被隔壁左右的人围观。
后来推出游戏机,结合上电视也很疯狂,那时候很多家长不懂,以为买个带键盘的机器,就可以和电脑差不多,孩子说一下就买了,看着小孩在电视机前打字也挺不错。
不过,孩子偷偷的买游戏卡回来玩,什么超级玛丽、魂斗罗、坦克大战等游戏,总是在那时候的你我他口中讨论。
因此,任何时代都有让人着迷的物品或事情。
当初就有人电视、动漫、游戏是精神鸦片,可以说是骂声一片。
如今,也有人骂手机、短视频等产物是精神鸦片,其实哪有那么多精神鸦片。
不过都是不想进步,又给自己懒惰习惯找的借口而已。
如果一个人想学习,定力足够强大,就不会被外界的某些物品事情而吸引,终究是自己不够强大。
说自己小孩回家就拿手机的人,是否从小就用手机来哄娃?
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现在又怪手机不好,怪手机里面的游戏不好,动漫动画不好等等。
其实是自己的习惯不好,有的人可以利用手机赚钱,而我自己也一样。
那时候搞转发文章挣钱的项目,就是通过手机不断分享文章出去,有人点击阅读就会有收入,包括现在的公众号文章、今日头条文章等,都是有收入的。
科技是在一直进步的,我们不可能停留在“斗鸡”的时代。
手机只是科技进步中的一个产物,未来也许会有其他产品代替了“手机”,比如虚拟空间游戏,也许我们带个头盔就进入了真实的游戏世界中。
那种感知会更加真实,必然也会成为新的“精神鸦片”。
所以,究竟什么才是精神鸦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