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对孩子施以过度的苦难教育

分享家 经典好文 82 0

在我的观点里,我们不应该对孩子施以过度的“苦难教育”。纵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苦难如同成功的基石,既塑造了无数坚韧不拔的灵魂,也铸就了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然而,当苦难被抽象为一种空洞的形式,并被过度渲染为值得歌颂的伟大,甚至被刻意以“教育”之名强加于青少年的肩上之时,其背后的扭曲逻辑便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首先,我认为,苦难并不伟大,伟大的是那些坚韧不拔地走出苦难的人。余华有言“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正如同,灾难并不可敬,可敬的是那些在灾难中依旧温暖人心的人间真情。我们当然可以呼唤这种真情,却绝不能因此而呼唤灾难。同理,我们当然可以歌颂那些从苦难之中走出的勇者,却决不能因此而歌颂苦难。毕竟,呼唤灾难,便是对受害者的冒犯;歌颂苦难,也同样是对那些曾经身处苦难之中的迷惘者的亵渎。

我们必需看到,当苦难被过度美化,甚至被歌颂为一种崇高的追求时,这种情感上的扭曲便显得尤为可怕。它忽视了苦难的本质——一种不幸的、令人痛苦的经历。将苦难视为成长的必经之路,甚至刻意为之,这不仅违背了人性的基本原则,也忽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正所谓“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经教育而更加清韵悠长、光明磊落。”诚如斯言!教育,同时更应当是一个引导人走向光明、追求幸福的过程,而非让人在无尽的痛苦中挣扎。

更为严重的是,人为且刻意的苦难往往会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毕竟,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于构建自我认知、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过度的苦难体验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正如弗洛伊德所言:“童年的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刻意制造的苦难,无异于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更有可能伴随他们的一生,成为难以摆脱的心理阴影。

与此同时,将苦难视为理所当然的“苦难教育”,更可能会使他们对此后人生中的一切苦难都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不做反抗、只知忍受。然而,实际上,对于自然产生的苦难,我们可以规避;对于人为制造的苦难,我们可以反抗。换言之,苦难,从来就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理所应当。我们看到,“苦难教育”常常使青少年对于自己身边发生的苦难不做改变、听之任之,这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幸福,而只会让他们承受更多不必要的苦难。我认为,这种文化与思想上的保守主义是愚昧且多余的。从长远来看,它只会让我们社会中的公民畏惧变革、安于现状,并在对于苦难的歌颂之中错过争取幸福的机遇。

综上所述,我们的确应当铭记苦难,从中汲取力量和经验教训;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苦难绝不是值得歌颂的对象。同时,教育的目标,理应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而不是制造不必要的苦难与内卷,并以此浪费掉年轻人的大好年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