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性涓水亦圆明,轩前月白映风清

分享家 经典好文 141 0

儒家思想以修身二字点明自我形象塑造之要,贝索斯则将其放诸于群体讨论之下,看似将自我叙事的构造交付于他人之手,实则二者殊途同归。当个人纠结于自我形象塑造时却也活在自我的阴影下,亦为心所形役,何不如提升自我修养,进而达成与外在评价的和解,菩提自向心中觅,心净何处染尘埃。

个人形象塑造的根本在于自身修养的提升,因为自我的本性虽然仅同涓流之水般澄净,但亦要修炼至圆明通透之境。儒家主张通过自身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完善和道德提升的思想给予世人以濡养,修身当如劲竹,贾岛在晨钟暮鼓中苦吟推敲,终于半酣里酿出半分圆满;慎独需像寒梅,于谦面对巡访时的官员礼赠示以两袖清风,清修风范备受世人敬仰;潜心当似青松,屠呦呦阅尽古籍深耕五十载春秋,方撷取青蒿素的累累硕果。本固方可枝荣,根深才能叶茂,人格的建构应当落实于自我,祛除世俗的荒芜,化内在的驱动为外在的行动,推进个人形象的塑造。

自我的孤岛在社会的界域里却连成了一片陆地,修身作为形象塑造的基础,却也需要有典范为参考,据蓝本为依照。外界的评价对于自身的画像调整可以起到匡正与检验的效用,好比滋润外物的甘霖能够浇溉助长纯善的心灵之芽,尖酸刻薄的小人言语亦可作为监督提醒自身的戒尺,让个体胸怀容人之气度与雅量。

形象的塑造不仅来自个体的展现,同样也源于他人的认知。在无法确定与他人具备相同的道德意识的基础上,个体可能将会面临着改变自我立场、重新塑造自我的风险。由是个人无法直接干涉他人的想法,借以通过修炼自身从而达成自我的提升,藉此改变甚至调整房间外面的人们对自我的评价。

诚于中而行于外,我们要学会积极主动地丰盈现实生活和充实精神世界,而不是在被动中等待、由外在评价完成对自我的建构。倘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作为外在形象的支撑,没有构筑起丰盈充实的内在从而产生坚定的自我认同,外在的美好形象终究会如无根浮萍般漂泊不定,沦落为世俗棋局中任人摆布的弃子,难以避开昙花一现的泯然结局。是以自我形象的塑造并非借由“内外兼修”的空话可以达成,如何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寻得平衡,才是我们需要真正思考和探索的时代问题。

内在修养的提升有助于外在形象的塑造,外在形象的铸造有利于涵养并且督促内在品德的形成。愿你我都能与自我形象达成和解,在追求圆明通透之时,任他人评价,我自坐看月白映风清。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