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的人是如何炼成的?有认识一朝一夕的在修炼,有人是一个机会,有人是……
第一段:
我越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越来越有本事了,前段时间看了乐队的夏天,看到了欧阳娜娜,2000年出生的小姑娘,12岁的时候她就已经成功举办了自己的巡回演唱会。
这给了我很大压力。
我12岁的时候还在网吧里面刀刀烈火呢。
每年招应届生和实习生的时候,看着简历我都瑟瑟发抖,一个个都这么优秀,我经常感慨得亏我是生的早点,要是我毕业的时候和他们放在一起,显然工地搬砖才是我最终的归宿。
很多95后,甚至00后,在校期间就已经通过网络探索自己的事业发展了。
想到我跟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天天沉迷修仙无法自拔,你看,人和人之间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
和很多人一样,我的愿望是可以“年少有为”,但是我的“年少”马上就要结束了,“有为”的目标却还没达成。
自古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古人诚不欺我。
第二段: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有本事了?
我觉得,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更普遍的掌握了电脑这个信息处理工具,凭借互联网,年轻人们普遍拥有了一种“后发优势”。
计算机的高度普及不仅让信息壁垒极大地弱化,同时,电脑和新技术也成为了年轻人能力的放大器,让有本事的人更有本事。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这个过期的“年轻人”,也是这股信息浪潮的受益者。上帝在给年轻人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不仅没有关上他们的窗,还顺手又送给了他们一台笔记本电脑。
经过信息革命浪潮和计算设备革命浪潮的双浪洗礼,这一届年轻人真正彻底地放飞了自我,他们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洒脱纪元”,精神内核空前朋克,想要什么就勇敢的去追求,这也使得他们也更容易成为有本事的人。
第三段:
当年我爸算是一个科技发烧友,我们家应该算是第一批购置电脑的那群人,互联网给我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和学习素材,让我很早就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信息处理系统。
我最开始写作,混社区就是在家里的电脑上开始的,可以说:善用电脑和网络,在当时对于我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有多关键呢?就好比大锤子之于雷神,金箍棒之于孙悟空,微博之于孙宇晨,PPT之于罗永浩。
我的第一台电脑,是我爸祖传给我的一台老商务本,在当时,它也曾是一个先进的生产力工具,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这台老爷本有很多致命的缺陷和问题,我被他收拾的很厉害。
那个时代,电脑的工业设计还是处在没有设计的状态。
怎么说呢,一个一个都长得比较憨厚,用傻大黑粗来形容都像是褒义词,那个时候扛着这样一台电脑,说实话,看起来不像文化人,像习武之人。
以当时这些笔记本的做工和分量,拿来当防身武器都是万万不敢的,生怕下手重了,电脑没事,把人给整出事儿了 。
知道我为啥最早是写小说的吗?我其实是个全能型人才,但是我的电脑顶不住啊,处理平面、视频类的工作,笔记本就变成了一台电暖扇,没错,是电脑限制了我的职业想象力,不然,说不定顶级导演的阵容里还能多一个仙人,天天带着电影去冲击国际奖项。
第四段:
现在年轻人很幸运了,科技发展,现在笔记本也比之前好了太多,进步了太多。以前是没什么电脑可以挑的,现在是多到挑花眼了,完全不知道选什么。
笔记本选择已经有成为当代玄学的趋势了。
不过说穿了,笔记本只是工具,满足自己的核心应用诉求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作为一个经常写大量文字和产品文档的人,还是一个朋克,我最需要的就是便携性,续航以及颜值。
因为我经常会在街头遇到一些突发任务,当场就得掏出电脑开始工作,由于场面过于沙雕,笔记本的颜值非常重要。
这直接决定了我是高端商务人士还是沙雕。
一台傻大黑当街掏出来蹲下,场面有点过于美不胜收。
便携性,续航,颜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性能,基本上现在超极本的最新一代低压U都足够满足性能需求,真的跑模型,我会用台式机堆显卡,笔记本的任务是随时随地的执行轻任务。
第五段:
有人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满足年少时渴望的过程。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
我们都有一个年少时的梦想想去实现,有一个想要成为的有本事的人的目标去达成。
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怎么能少得了一个有力的帮手或者志同道合的伙伴呢?
今天,想给这些和我一样有着有本事愿望的人安利一个成长道路上的利器——惠普ENVY,一款无懈可击的作品。
美的让人心里没有杂念,就是想要占有。
是心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