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车祸找CEO,是雷军太接地气,好说话?

凯恩 涨点知识 195

前段时间有个钓鱼佬,在高压电线下面玩抛竿,整个人都被电焦了。

平时我也钓鱼,绝对不敢在电线下钓鱼,更别说是高压电。

这个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产品,如果人为使用不当,也会导致重大事故。

出了车祸找CEO,是雷军太接地气,好说话?-第1张图片

这次小米SU7电车,在安徽高速上出事故,车辆撞击隔离带后爆燃。

电车着火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在这之前也有过电车自燃着火的案例。

但,这次小米SU7事故,导致了三人死亡,不管是普通群众,还是专业机构,以及各方单位都高度关注。

雷军和小米公司,也有发相关表态声明,但是大家关注点集中在“疑似车门无法打开”上。

家属质疑:出现事故后无法打开车门,导致拖延了打开车门逃生的可能性,并且认为车辆电池爆燃,导致了悲剧发生。

争议点在这里,撞击后车门是锁死状态,需要破窗才能救援,后排乘客被救出的时候,虽然有生命体征,但最终还是抢救无效。

用过电车的人都知道,如果被撞击或者是独立电瓶损坏,会导致电子解锁失效。

而机械拉手,又需要人工操作,只不过出现事故后,车内的乘客就算不昏迷,也会头脑发热,根本无法在内部手动操作吧?

外部把手,又是闭合状态,隐藏式把手在断电后必然会增加救援难度,这就是行业通病,难道不能改一改嘛?

但是,再回头想想,自动驾驶真的不存在事故隐患吗?

我自己开车就用过定速巡航,给我的体验很不友好,距离前方车辆很远,就会有“急刹车”的感觉。

让我有一种不太“安全”的感觉,以后就不再使用这功能了,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现在的“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本就显得不太智能,再加上有些高速路面在整改或维修,会有宽变窄的可能。

这时候的智能驾驶,就有点“不够看”了。

因此,在这种路面和环境状态下,人脑反应和驾驶经验结合,才能做出更加安全的举动和操作。

过度依赖智能驾驶,只会让人生安全,交给了别“人”。

无论如何都别太相信智能驾驶,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系统出故障可以重启,但人的生命不可以,一次故障就会要命。

把目光再回到小米SU7这件事上

三条年轻的生命没有了,不管是谁都会心疼。

但事故还在调查当中,结果没有出来,我们也不能盲目猜测,就是小米车企的问题。

假设,车企没有责任,你希望小米集团或者是雷军个人,做人道主义的赔偿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