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买了第一支鱼竿。于是,也成为了一名钓鱼佬。
那时候,在河边钓鱼的人,基本上是大叔级别,我这个年纪的,算是小年轻了。
然而,现在看看河边钓鱼的人,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居多,自己也成为别人口中的大叔了。
看了中国钓鱼协会的数据,2023年报告显示18-30岁的钓鱼者,从2018年的12%激增到37%。
还记得几年前,早上五点起来出发钓鱼,到河边就看到有个学生在钓着了,顺口问了句:刚来吗?有没有口啊!
谁知小伙子嘿嘿一笑,说道:不是啊,大叔我都钓一晚上了,切线跑了一条草鱼,刚又打了玉米窝,看看能不能钓上来……
我真服了,以为自己5点够早了,没想到年轻人不讲武德,直接通宵。
我这边有个叫“海逸半岛”的地方,三年前一到晚上就一排钓鱼人,也许是这里出鱼吧,总之一位难求的情况。
再加上短视频平台,关于钓鱼的话题,早就破了几十亿的播放量,也衍生出很多卖鱼竿、渔具、饵料、钓箱、钓椅等产品。
原本钓鱼是大爷的休闲生活,现在河边是年轻人的身影居多。
对于鱼获,貌似着魔了,有些人甚至秀装备。
看见人家拿几十块的杂牌鱼竿,总会用优越的心态,在评论区晒自己的装备。
貌似一支鱼竿几千块才拿得出手,这些人的心态早就变了,不是为了休闲钓鱼,而是为了攀比心理。
这群人,有大叔、大爷级别的,更有年轻人。
不管是晒装备,还是半夜在钓鱼的人,我感觉就像在“吸毒”似的,而围绕钓鱼的所作所为,就是“精神毒品”,正在渐渐的毁掉中国年轻人。
十几岁的小孩哥,就知道玩路亚竿了,关于鱼竿的品牌朗朗上口,一问学习怎么样,就闭口不言。
钓鱼本来是休闲垂钓的乐趣,到现在早就变了味。
垂钓是陶治情操的,如今变成商业化操作,不少鱼塘专门放鱼给别人钓。
钓鱼者需要付门票,从几十元~几百元不等,根据鱼塘堂主放鱼数量以及品种来定。
钓到的鱼再卖回给堂主,他们叫:回鱼!
回鱼按照斤计算,一斤3~6元不等,如果你钓不到鱼,那就等于是交钱养鱼,开鱼塘的人才最赚钱。
而且去鱼塘钓鱼,听说饵料、小药的费用更加贵,去赌塘一年的费用,可以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听着都觉得可怕,因此才说:钓鱼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
这样的钓鱼氛围,在悄悄改变年轻人的心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在逐渐改变。
为了钓鱼,为了取悦自己,放弃时间、精力、金钱、个人发展等。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家庭,不管男女老少,钓鱼人背后也一样。
设想,你另一伴为了钓鱼,三更半夜不回家,整天不是钓鱼就是去钓鱼的路上。
就算是财富自由,也会有败光的一天。
不管是钓鱼还是游戏,养花种菜,猫狗鸟等,只要沉迷其中,必然会家破人亡。
任何东西都需要适量,在好的兴趣爱好,如果不是专业人员,只要沉迷其中,就很悲剧。
最后想提醒一下钓鱼佬,特别是年轻人:钓鱼只是生活中的一个调味剂,不要让钓鱼占满生活的全部。
未来,随着年轻群体持续涌入及产业链升级,钓鱼或将从“小众爱好”发展为“全民生活方式”,但需警惕过度商业化,对生态与文化内涵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