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姨,今年54岁,老家在沈阳城郊的县城。
我跟王海刚结婚那会儿,家里可穷了。
王海人好,对我也好,还肯干。
为了养家糊口,他去跑长途货物运输,一走就一个多月。
我在县城边上的国道附近开了个小吃部,起早贪黑的,但咱心里有奔头。
干了几年,我们手头宽绰了,就在县里买了房。
又凑钱买了辆自己的大货车,自己干运输。
我关了小吃部,学了开车,跟着他走南闯北地跑,也能替替手。
我俩琢磨着再干几年,把车卖了,开个饭店。
然后再把孩子从婆婆那接回来,让他在城里上学。
后来,婆婆病了,我只好回家照顾老太太和孩子。
就那几天,王海因疲劳驾驶出了事故。
人当场就不行了,那惨状就别提了。
老公走后不久,婆婆也走了,一下子家破人亡。
儿子才六岁,我不能再跑运输,就贱卖了大货车,又去开小吃部。
好歹把儿子拉扯大了,但他学习不算好,考了个专科。
毕业后到县里的一家事业单位当合同制文员。
我儿子长得特别像我老公,尤其是一说话就挑眉毛那个习惯,更是跟老公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我跟老公感情好,也把儿子当做依靠,心里啥都紧着儿子。
儿子找的对象是我们老家镇上的姑娘,在县上一家私企打工。
俩人结婚后就住在我的房子里,吃喝都是我负责的。
儿媳妇怀孕后,我干脆关了小吃部,全身心地伺候她。
小孙子出生了,我睡觉都能笑醒,觉得我对得起死去的老公。
小孙子从小到大都是我带着,儿媳妇嘴甜,总说我辛苦了。
孙子的所有花销都是我出,我心疼儿子挣得不多,心甘情愿为他们付出。
要说我这儿媳妇也是,每次有啥要求,都不直接跟我说,让儿子来说。
小到想吃螃蟹,大到孙子上学要买学区房,她都不直接说,全让儿子说。
但凡我有点迟疑,就发现儿子蔫头耷脑地没精神,估计是在她那里受了气。
我心疼儿子,隔三差五就从积蓄里拿出来贴补他们,图个家和万事兴。
可儿媳跟我特别客气,从来不说重话。
逢年过节还会买点东西给我,偶尔也买件儿便宜的衣服送给我。
我慢慢地发现这丫头真有心计。
孙子上了小学后,儿媳妇就总是说,孩子大了,应该跟父母分房睡,但家里的房子又不够住。
说得多了,我就留心了。
开始我以为,她是想让我出钱换房子,后来发现好像不是。
接着儿子又几次跟我提起,他同学的妈妈去当了保姆,活儿不累,管吃管住还赚钱。
我这才恍然大悟,这双簧唱的,敢情这是儿媳妇容不下我了。
是啊,孩子也给他们带大了,我没什么用了。
我心里像是压了一块石头,一晚上没合眼。
第二天,我告诉儿子要去沈阳打工。
直到我扛着行李出了家门,儿子都没有挽留我一句。
我一路含着眼泪到了沈阳。
几经辗转,我在一个家政公司留了下来。
我的雇主是个大龄未婚的小黄,这姑娘是干律师的。
她挺难伺候,但人挺好。
看我实在不耍滑,会做饭,还会开车,她就一直用我,现在都两年多了。
她每月给我4000元,小区里的保姆阿姨们听了,都羡慕我,说我找的活儿好,人少事少钱多。
我也挺高兴的,这收入真不少啊。
要说我还有啥不满意的,想孙子想得厉害。
好不容易跟孙子通个视频,刚说了没几句,儿媳妇就会说:“宝儿,你作业还没写完呢,快跟奶奶说再见。”
要不就变着法地撺掇孙子管我要钱。
要么让孙子跟我说想学滑冰,要么是要学奥数,反正总有事儿。
我钱打得痛快,那么下次通话时间就长点儿,否则就是“快跟奶奶说再见。”
为这我掉过好几次眼泪。
上个月,孙子同学家父母要带孩子去欧洲,想跟几个同学拼团,因为人多会便宜,每个人才9000元。
视频时,孙子跟我说了这事儿,说自己想去。
我明白,这又是儿媳妇让他跟我说的。
可我哪有那么多钱,一个人9000,两人就是1万8。
所以我没搭茬。
上周我侄儿结婚,我回了老家。
没想到,我愣是没进去儿子家门儿。
我发现门锁竟然换了。
打电话给儿子,他说一家三口在外面,在跟人聚餐回不来,让我去我哥家。
我只能去我哥家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在侄子婚礼上,我看见了孙子,我的眼泪都下来了。
儿媳妇已经快一个月不让我跟孙子视频了,总说孩子功课忙。
我张开手臂去抱孙子,儿媳却把他拽到另外一桌。
孙子连句奶奶都没叫,儿子也没跟我说几句话。
我这心哪,就像被人抓住了揉来揉去一样难受。
回到沈阳,我忍不住跟小黄说了这些事儿,一边说,一边流泪。
她听了特别气愤,跟我说应该到法院起诉,让我儿子腾房。
我担心地说:“那将来他们不给我养老怎么办?”
小黄说:“现在你还能挣钱呢,他们就连家门都不让你进了,将来还能指望他们吗?”
我心想她说的对,儿子惧内,媳妇刁蛮,我还能指望他们吗?
我让小黄帮我准备了材料,递到了法院。
儿媳妇一看我来真的,气急败坏,再也不装了。
她在电话里啥难听的话都说了,威胁我,说我老了活该没人送终。
我直接挂断电话,干脆不接了。
就她这样,我还指望老了她能养我?
现在判决下来了,支持了我的请求,让我儿子腾房。
我听小黄的,找人帮我买了保险。
我手里还有点儿积蓄,再加上保险,自己也算有个依傍。
现在想来,我都佩服自己,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居然打赢了官司。
我很感谢小黄。
总结:
秦姨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含辛茹苦带大孩子,却没有得到该有回报。
其实,子女成家后,父母与之相处,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树立清晰的边界意识。
婚姻生活说到底,是要夫妻二人共同面对人生,繁衍后代。
父母一定要放手,困难都要让他们自己克服,这是传承,也是担当。
2、婆媳关系的根源是母子关系。
秦姨的儿子在家庭中的角色缺位的。
他没有话语权,也未能进行好的干预,一味地放任妻子对老母亲的攫取。
所以,健康的母子关系,才是良好婆媳关系建立的基础。
3、养儿防老的观念要有新的解读。
老年人要过好自己的生活,既不要全然依赖子女,也不能毫无保留地付出,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将来,也是对体贴儿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