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三天两夜的井冈之行)

分享家 经典好文 1561 0

三天两夜的井冈之行于今日结束,来日雾蒙遮天地,去时雾满井冈山,无数微润的水气仍蕴着刺骨的寒意氤氲弥漫,研学基地的每座房屋依旧伫立,远山黛色如同只用墨韵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山水画那样。

一切仿佛都没有随我的到来与离去丝毫改变,但其实不然,井冈山上淳朴的风俗与光辉的革命精神早已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觉间,凝成一颗红色的种子,在我心中埋下,静谛生根发芽。

第一天初到的下午,我们便在范老师温润而悠远地声音中,重回当年挽救革命的转折点。

在接连多次作战失利后,毛委员带着仅剩的九百多人,以长远的眼光进驻井冈山,并以平等为纽带,落实情况编队,将残损零落的士兵、涣散的军心,重新凝成一块坚不可摧的金刚,挽救革命于水火,并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亦在老师的引导下,模仿当年三湾改编进行编队,不同的红色旗帜挥舞着青春如火,一声声洪亮的口号震彻云霄。

基地的红色教育是无处不在的,除了授课,还体现在许多地方,如春风化雨般润我于无声。刚进宿舍的服务台后,是一张“朱毛会师”的精美壁画;食堂的伙食实践了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中的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

晚上的编草鞋更是让人体会到革命的艰辛与劳动的光荣,在李老师的讲述下,我们了解到看似简陋的草鞋,在革命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制作简便、来源广泛,且很好的解决了红军战士们无鞋穿、因脚伤而患重病的重大问题。

而后老师傅熟稔耐心地言传身教,一根根柔软金黄的干稻草在他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动地旋扭交织着,不一会儿便拧成一支精美的草鞋。

我们学完迫不及待地各自就位,开始为自己草鞋地诞生努力劳动,最终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欣喜的同时亦身体力行地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伟大。

第二天的“急行军”活动最是惊心动魄和收获十足,一个个十六岁的孩子,穿上朴素的红军服,也是对革命情怀的传承与感悟,在陡峭湿滑的山路间,我们成功根据地图采集到七个据点的情报“黄洋界哨口”、“桐木岭哨口”、朱砂冲哨口”、“八面山哨口”、“象山庵”、“茨坪革命旧址”、“会师广场”,紧张刺激的同时亦感受到战士们的艰苦与伟大。

急行军后,便是各自分队来到老乡家里吃饭,共同劳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井冈山人民的淳朴,喷香的各色菜肴、老爷爷亲切的乡音、大家齐声高唱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让人在这原本寒冷的山间,心中暖意融融。

下午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曾在此确立革命核心的八角楼,也是在此,他与贺子珍同志喜结连理。李老师说,当时革命战士们的思想正处于一个极为危险的时刻,“革命为什么而战斗?”“革命还能继续多久?”

这些问题如同瘟疫一般在群众与战士们之间蔓延。也正是在此时,毛主席于八角楼上彻夜难眠,在一丝黄豆大小的烛火中,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为什么而存在?》等革命巨著。

八角楼旁的那颗“枫石”是我此行的最爱,粗壮的躯干、繁茂的枝叶富有力量与诗意,引得许多画家驻足写生,而它曾经成长时的坚毅精神和毛主席赋予的形象比喻最是动人:

“这颗枫树,长在石缝间,长大后,竟把石头撑开了。我们闹革命,现在力量虽然弱小,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撑破蒋介石反动政府这块大石头!”

令我感触最深、感情最强烈的还是今天前往的“井冈山烈士陵园”,其建于1987年,分两部分台阶。下部分以井冈山为第一级,共筑48级,这49级代表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上部分共筑60级,象征着毛主席上山距陵园建成的60周年。

陵园共分四部分,其中参观的主厅中两边墙上贴着百余位革命领袖与英雄的图片与事迹、碑铭厅中,所有墙壁上刻满着15444个有名烈士,且为3200余位无名烈士立着一块旱魃玉无名英雄纪念碑。但因天气原因,并未能爬山去参观其余两部分,也是留有遗憾。

其间王莹老师的现场授课最是打动人,她用轻细而沉重的语调说到:“在此从教三年多,因工作原因时常要来井冈山烈士陵园,在这里 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有抱着小孩儿的母亲,即使孩子很小,也会一遍一遍耐心地为他讲解革命的故事;还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学生;也有一些人,他们在烈士的雕像与图片前嬉戏打闹,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这让我感觉到,我肩上的担子更为沉重了。”

随后她举出的先烈们的壮烈举动,让我不住落泪:抱着国民党军官纵身跳崖的吴月娥只有十八岁,而她入党才不过十六岁,与我们一般大;为保护象征着红军革命精神的一枚木刻徽章,一位警备队员被敌人打的皮开肉绽仍丝毫不松口,终竟被气急败坏的敌人扔进石灰笼和水牢,化成森森白骨;孙县长一家三口同样为了保护印章,皆被敌人残忍杀害,最小的儿子不过十三岁……那枚牺牲了众多战士的印章,终究是保存了下来,静静地躺在四川博物馆中诉说着先辈们的英魂护苍黄,山河自无恙。

“我始终相信,这些碑文与故事是有温度与重量的,那是井冈山的重量,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量,是先辈们的英勇之魂,是人民的希望之光!”王老师的总结,让我的心灵震颤不已,久久不能平静,我抬起头,泪眼朦胧间看见山上一棵棵高大苍翠的青松耸立,针叶尖凝挂的水滴,仿若战士们晶莹的汗水,我仿佛跨越时间,眸光流转回近百年前,与战士们淳朴而坚毅的目光相对,瞳仁在这久久的凝视间逐渐坚定……

在回程的路上,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那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将车窗上水气残留的道道泪痕划去,目光望向蒙蒙的天,心中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梦想前所未有的强烈起来。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