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权术是让被支配者,意识不到自己被支配。
郑智化、机场小哥和空姐、升降车司机、两极分化的网民,无脑媒体……
以上,都是布局者手中的棋子,至于执棋人是谁,我们不知道。
而需要知道的是,2025年10月24日,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通过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这是前几天,所发生的事。
没有郑智化吐槽机场这件事,也会有其他的人卷进这场舆论里。
这个“人”,会有几个特征标签:台湾人,公众人物,爱国人士。
郑智化是歌手,是台湾人,是残疾人,也是爱国人士。

首先,郑智化有错,错就错在夸大其词。
但,正因为他的发声,才让这么多人讨论或者知道,社会基础设施对残疾人的出行是否便捷?
你所在的城市道路,是否有盲道?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盲道,对于盲人出行行走真的有帮助吗?
有些盲道很过分,各种拐弯设置和带去犄角旮旯的地方,盲道上也会停满共享单车、电动车、杂物。
郑智化是残疾人,双腿都不能动,需要坐轮椅来“行走”。
我看过一个博主,发了“体验坐轮椅生活的一天”的视频,正常人过一个马路,可能一分钟就完成,而坐轮椅过马路,却需要十几分钟。
进超市也需要兜圈,找到专门的轮椅路口才能顺利进入,有时候这种入口也并不顺利,会有石墩或者是台阶。
郑智化的“小作文”发了几篇,从开始的夸大其词吐槽抱怨的态度,到后来的道歉,再到说的其他机场的遭遇等等。
不管他发什么都是“错”,因为舆论的漩涡早就把他深深卷入其中。
深圳机场也道歉了,人们从最开始的同情郑智化,到后来的痛骂郑智化,形成一个极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因为媒体公布了郑智化登飞机途中的过程。并非像郑智化所说,他要“连滚带爬”的登陆飞机。
这个词语,是形容一个人非常狼狈的表现,25公分的台阶,对于一个双腿残疾的人来讲,确实很高。
双腿借不到力,仅靠双手没有人帮助,是很难登上这个台阶的。
我看了那个视频,这个高度其实大家都愣了一下,工作人员也很迷茫。
他的左腿,被机场小哥抬上去了,右腿还悬在空中来回的晃荡,他的手部也在发力,试图快速的登上这个台阶,那场景确实很狼狈。
机场的工作人员,不管是小哥还是升降台的司机,又或者是空姐,都有给予帮助,他们也没有错。
深圳机场,也做了立行立改的整改措施,机场方面是听劝的,听取了客户的建议,并且会持续改进优化,要为广大的旅客出行提供更加方便顺畅的体验。
有人知道,郑智化这段“登机监控视频”,是哪个媒体最早发布的吗?
原视频自然是机场的,但机场方并没有选择公布,那么公布这段视频的媒体,又有何居心呢?
大xx报???
你们猜猜,还有哪些媒体……
不管是郑智化的道歉,还是机场的道歉,双方都没有错对而言,只是太懂这个世界了。
弱者一旦带着情绪发声,就很容易被误解为博眼球。
在这件事件中,弱者这一角色,可以是郑智化,也可以是深圳机场,就看站在谁的角度去思考而已。
两极分化的网民也没有错,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只不过有些言语过激的人,那些评论确实不太友好,上升到地区性对立。
有人身攻击的,有歧视残疾人的,还有拿他的歌来玩梗的“说好的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眼泪不要问为什么”等。
高明的布局者不被动等待结果,而是主动设计一个舞台吸引各方参与,共同走向他设定的目的。
借郑智化登机视频反转的势,设计一个能引发一系列正确行动的初始条件。
利用趋势、人性、规则和他人之力,而非仅靠自身力量达到目的。
对于事件发生后的状况而言,证明布局者达已经达到了目的。
让这边的人骂他,让那边的人笑他……